記者從市經信局獲悉,今年來我市制造業pmi指數均高于榮枯線,呈現平穩擴張態勢,上下波動幅度不大,7月份我市制造業pmi指數為51.3,較6月份回升0.6個百分點。
分析指出,7月份制造業pmi指數11個分項指數四升七降,五個權重指數中生產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有所回升。生產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同步擴張,與今年上半年我市工業運行平穩向好的方向基本一致,表明隨著我市支持實體經濟、降低企業成本、改善營商環境、“迎盛會。百日百項大行動”等各項政策舉措的落實,制造業企業的“微波動”已得到有效化解,我市制造業企業生產持續暢旺,全市制造業穩中求進、穩中求好的態勢更加鞏固。
分析認為,今年來我市制造業pmi指數運行較為穩定,已連續七個月居于榮枯線上,但pmi的5項權重指數中有三項指數下滑,11個分項指數四升七降,其中出口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進口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5個指數均低于榮枯線;進出口指數均低于榮枯線,說明7月份我市制造業進出口外貿形勢不佳,外需減弱。此外,價格走勢持續走高需引起關注。從去年10月份以來,購進價格指數一直高居榮枯線上,原材料價格節節攀升,原材料庫存指數和產成品庫存指數同步下跌至榮枯線下,企業去庫存力度加大,補庫存更加謹慎,如果這種趨勢繼續發展下去,雖然上游行業效益會得到提升,但下游行業成本會明顯增加、利潤空間縮小,將影響制造業企業生產信心,不利于企業協同發展,不利于經濟穩定。
就如何加快我市制造業的發展,分析提出以下幾點建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等法律法規,落實電價格和嚴控新增授信等措施,推動落后產能市場出清,提升資本效率;開拓市場增需求,鼓勵企業利用“互聯網+”改革管理和商業模式,尋求新的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尋求新經濟刺激點;建立和完善政府與企業的溝通渠道,著力緩解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的用工難、用地難、融資難、融資貴等普遍問題,科學合理調配重要物資資源,搭建共享資源平臺,全力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上水平,保障經濟健康穩健發展。
(編輯:袁耿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