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縣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4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縣九屆人大四次會議文件[3]
揭西縣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 和2014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2014年3月8日在揭西縣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揭西縣財政局局長 邱旭輝
各位代表: 我受揭西縣人民政府的委托,現就我縣2013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4年財政預算草案報告如下,請各位代表予以審議,并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 我縣財政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在上級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財政工作全局,全力以赴抓收入,不斷強化公共財政職能作用,切實加強財政監管,優化支出結構,注重民生,確保重點,財政收入繼續保持平穩增長,財政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全面完成了各項財政工作任務,為“實現綠色崛起、建設幸福揭西”提供了有力地保障,確保了縣政府中心工作的開展和重要政策措施的實施,促進了全縣國民經濟和各項事業平穩健康發展。 (一)預算收支完成情況 1、收入方面: 2013年財政總收入完成285355萬元,為年初預算204777萬元的139.35%,為調整預算269178萬元的106.01%,比上年收入247728萬元增收37627萬元,增長15.19%。總收入中的主要項目是:⑴縣內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9491萬元,比上年增收6096萬元;⑵上級補助收入198861萬元,比上年增加19979萬元;⑶年終滾存結余收入49020萬元。 2013年縣內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9491萬元,為年初預算38980萬元的101.31%,為調整預算39431萬元的100.16%,超收60萬元,比上年收入33395萬元增收6096萬元,增長18.25%,其中:稅收收入28607萬元,為年初預算28070萬元的101.92%,為調整預算28429萬元的100.63%,超收91萬元,比上年收入23991萬元增收4616萬元,增長19.24%;非稅收入10884萬元,為年初預算10910萬元的99.77%,為調整預算11002萬元的15.74%,短收118萬元,比去年同期9404萬元增收1480萬元,增長15.74%。非稅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27.56%。其中分部門收入情況是: ⑴國稅部門收入完成8514萬元,為年初預算9577萬元的88.9%,為調整預算9689萬元的87.88%,短收1175萬元,比上年同期收入7482萬元增收1032萬元,增長13.79%。 ⑵地稅部門收入完成21087萬元,為年初預算19351萬元的108.98%,為調整預算19598萬元的107.6%,超收1489萬元,比上年同期收入17248萬元增收3839萬元,增長22.26%。 ⑶財政部門非稅收入完成9890萬元,為年初預算10052萬元的98.39%,為調整預算10144萬元的97.5%。短收254萬元,比上年同期收入8665萬元增收1225萬元,增長14.14%。 2、支出方面: 2013年財政總支出236335萬元,為年初預算204777萬元的115.41%,為調整預算數229971萬元的102.77%,比上年總支出200749萬元增支35586萬元,增長17.73%。其中:地方公共預算支出235291萬元,比上年公共預算支出198685萬元增支36606萬元,增長18.43%;上解支出1044萬元。 3、平衡方面: 2013年財政總收入285355萬元,財政總支出236335萬元,結轉下年支出48900萬元(主要是上級專款結轉和額度結余),按上級規定結余120萬元,實現了預算收支平衡。由于財政歷年包袱沉重,2013年收入增長雖然較大,但是政策支出、民生、社會保障支出大幅增加,至2013年底財政仍然存在包袱2000萬元,主要是鄉鎮超收及政策性支出當年無法兌現,需新年度承擔支付。 (二)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2013年,基金預算總收入46976萬元,其中:1、納入預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7431萬元(其中:縣本級土地出讓金收入24531萬元);2、上年結轉收入8571萬元(主要是上級專項基金結轉);3、上級補助收入10974萬元。 基金預算總支出27522萬元,其中:1、地方教育費附加基金支出1547萬元;2、文化體育與傳媒基金支出53萬元;3、社會保障和就業基金支出1454萬元;4、城鄉社區事務基金支出23488萬元(其中:縣本級土地出讓金支出23112萬元);5、農林水事務基金支出410萬元;6、彩票事務及其他基金支出570萬元。 2013年,基金預算總收入46976萬元,基金預算總支出27522萬元,結轉支出19454萬元(主要是上級專項基金結轉),基金預算收支平衡。 (三)2013年財政主要工作和措施 1、穩中求進,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⑴抓住契機,克服困難,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和稅收收入更上新臺階。我縣財稅收入在連續8年高增長的背景下,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抓住有利契機,及時調整工作重點,克服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和干擾,確保了收入的較快增長,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9491萬元,同比增長18.26%,稅收收入完成28607萬元,同比增長19.24%,非稅比重控制在27.56%,非稅比重處于全省較低水平。主要是:一是地方新生稅源效益顯現。經縣委縣政府的大力培植發展的農村商業銀行發展態勢優良,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業績穩步增長,2013年繳交的企業所得稅1726萬元(縣庫),比2013年業績增長200%以上,這是我縣稅收增長的新亮點,新生稅源開始顯現效益。二是繼續推進“生態旅游”建設,加大生態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今年以來,我縣繼續推進“生態旅游”的建設,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力度,京明旅游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希橋酒店、廣藥白云山藥廠新廠區建設、揭西縣中醫醫院(新區)建設、揭陽棉湖電纜城等大型項目都在進行當中,對我縣契稅、建安營業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地方稅種取得同比顯著增長,其中契稅同比增收400萬元,增長20.7%,營業稅5458萬元,同比增收1889萬元,同比增長52.93%,主要是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建安營業稅的增長。三是民生支出大幅增長,拉動內需剛性支出。近年來,隨著各項惠民、惠農政策的實施,各項標準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刺激剛性消費支出大幅增長,特別是房地產及車輛購置兩個領域,全縣今年開盤建設或已經銷售的鳳凰新城(一、二期)、河婆新城(一、二期)、榕江華庭、棉湖曙光新城、星湖城、幸福小區等樓盤,繳交建安營業稅1500多萬元;另一個是車輛購置大幅增長,今年入庫車船稅640萬元,同比增收224萬元,增長53.85%。四是稅務稽查長效機制常態化,效果顯現。自稅務稽查長效機制建立以來,通過對經濟戶口的工業用電情況、銷售收入、經營業績、納稅情況等環節的進行常態化排查,對欠收、少收的稅收予以一次性補繳,2013年通過稽查,查補稅款入縣庫1000多萬元。通過建立常態化稽查機制,堅決堵住收入漏洞和死角,確保應收盡收。五是發揮財政杠桿引導作用,調動齊抓收入的積極性。發揮財政杠桿引導作用,通過微調財政激勵機制體制,調動鄉鎮(街道)抓收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千方百計抓收入,使全年稅收務得以圓滿完成。按照縣政府下達各鄉鎮(街道)稅收收入完成情況看,2013年完成稅收收入16128萬元,比去年增長29.96%。全年鄉鎮(街道)能完成稅收收入任務的15個,完成任務數(基數)最高的為124.65%,最低的為100.02%。 2、科學統籌,支出結構優化,民生支出保障有力。 2013年,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35291萬元,比上年198685萬元,增支36606萬元,增長18.43%。2013年,全縣教育、社保、醫療衛生、農林水事務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投入191505萬元,占公共預算支出的81.39%,比去年增加30454萬元。在財政支出中,十件民生實事全部得到落實,全年共安排資金27294萬元。 按照中央八項規定和反對浪費條例的要求,我們把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財政支出堅持統籌兼顧、注重民生、確保重點的原則,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體現了“調結構、惠民生、促發展”的特點。一是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控會議費和“三公經費”增長。嚴格執行公務購車和用車經費、會議經費、公務接待費用、辦公經費、黨政機關出國(境)經費預算“五個零增長”的原則。二是不斷提高民生支出標準,包括提高了供養人員津補貼、城市和農村養老保險、城鄉合作醫療、低保五保、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具體是: ⑴民生支出投入進一步加大。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大教育投入,全年共投入教育資金65378萬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35291萬元的27.79%,比去年58746萬元增加支出6632萬元,增長11.29%;社會保障和就業補助資金34269萬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14.57%,比去年25856萬元增加8413萬元,增長32.54%,主要是投向農村低保五保、最低生活保障、新農村養老保險、就業培訓等方面;醫療衛生事業資金33077萬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14.06%,比去年27540萬元增加5537萬元,增長20.11%,主要是投向新農村合作醫療、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城鎮職工醫療、醫療衛生績效改革等方面。三農和新農村建設資金42211萬元,比去年28780萬元增加13431萬元,增長46.67%。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油茶產業建設、一事一議”公益建設、生態林和碳匯林建設、能繁母豬、良種補貼、防汛、冬修水利、飲水安全、興修農田水利、農村環境衛生治理、環保排污建設、扶貧開發等投入,使農村環境和農民生活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升。 ⑵構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基本保障能力。一是落實各項民生保障提標政策。積極落實提高低保補助對象補差水平城鎮低保月均補差267元,農村低保月均補差水平132元,全年投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5540萬元;撥付低保醫療救助金274萬元,補助低保對象和農村五保供養對象32595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特困家庭臨時救助。二是妥善解決五保供養人員及孤兒救助工作。為我縣五保供養對象2164人,支出五保供養經費909萬元,同時落實孤兒保障工作的方案,補助孤兒基本生活費564人,計447萬元。三是做好“天兔”、“尤特”等臺風災后救災復產、救濟資金發放等工作。積極配合民政部門春荒救災,保障遭受“尤特”“天兔”等洪澇災害災民生活救助、應急救災和災民倒塌住房的恢復重建工作,及時足額將救災資金2806萬元撥付到位,及時解決了災民和特困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四是實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政策。2013年我縣有331745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發放符合領取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條件的有1243073人次,支付資金7650萬元。五是完善醫療保險制度,強化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支出。醫療保險制度逐步完善,2013年共支出城鎮職工醫療費2991萬元。六是做好城鄉居民一體化醫療保險工作。全縣城鄉居民參加醫療保險人數778441人。完成參保任務100%,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2013年各級籌集農村合作醫療資金共計24131萬元,全部納入財政專戶管理。2013年支付農村合作醫療補償金18264萬元。七是逐步提高干部職工待遇,分別在2013年7月和9月提高津補貼,人均提高補助500元/月,全年新增支出5000萬元;逐步提高村委居委干部生活補貼,人均提高200元/月,全年新增750萬元;全面落實山區老師崗位津貼補助,籌集700萬元縣級配套資金做到及時發放到位。 3、改革創新,以改革促發展,完善公共財政管理。 以改革創新促發展,在改革中逐步構建執行有規管理有序的公共財政運行機制,不斷提高財政理財服務和管理水平。 ⑴完善和規范部門預算。年度預算編制遵循的原則是“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促發展、收支平衡”,嚴控一般性支出、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做到“三公經費”預算只減不增,嚴格追加預算支出管理,確保對民生的投入以及縣的重點項目支出。實行“零基預算、綜合預算”做到資金安排有保有壓,根據我縣的財力、人員、經費需求方向、經濟發展要求,制定部門預算方案。 ⑵發揮財政國庫支付系統在支出管理中的作用。2013年國庫集中支付資金202006萬元,其中:財政直接支付171429萬元,財政授權支付30577萬元。通過國庫集中支付,規范資金撥付行為,杜絕財政資金滯留和沉淀在中間環節,確保資金直接撥付到用款單位和個人,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績效。 ⑶深化教育經費管理制度改革。隨著近年義務教育公共經費補助標準不斷提高,為規范和加強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支出管理,厲行節約、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從制度上落實教育經費管理,防止截留、擠占或挪用,從源頭上防止腐敗行為發生。我局會同教育部門制訂了《揭西縣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公用經費支出管理辦法》,對義務教育學校實行“核定預算基數,每年適當調整,編制、批準預算,預算執行到校,分類、科目核算,預算執行監督”的管理辦法。并全面組織實施從而使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公用經費管理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管理模式。 ⑷基層財政“兩基”規范化建設再上新臺階。開展“六好”委托代理中心創建活動,全面完善鄉鎮財務綜合查詢系統和鎮財結算軟件的升級工作,各鄉鎮(街道)財政機構已經通過軟硬件的更新改造,人員培訓,已經構建成為具有揭西財政特色、符合時代要求,高效率的服務型基層財政機構。 4、進一步優化財政隊伍素質,提高理財服務水平。 構建公共財政體系,實現科學化,精細化和規范化理財,需要一支“作風正、素質高”的財政隊伍,不斷加強財政干部隊伍建設,增強干部大局觀念、創新觀念、效率觀念、服務觀念、法治觀念和責任觀念,做到“秉公用權、一身正氣,無私理財、兩袖清風”,不斷提高干部依法理財、科學管理、勤政為民的本領,努力造就一支廉潔高效的財政干部隊伍,營造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工作氛圍,為做好新形勢下的財政工作提供堅實保障。
二、2014年公共財政預算、基金預算草案 2013年我縣財政收入創歷史最好水平,2014年將是繼續迎難而進,再創佳績的一年,雖然財政收入基礎不夠穩固,民生支出剛性增長和政策性支出增長大幅增加,新一年仍將面臨較大困難,但是也有許多有利的因素在等待我們去努力爭取,比如汕湛、潮莞高速公路在建和京明旅游文化設施建設投入等,都需要大力抓收入,嚴控一般性和“三公經費”支出,科學合理編制預算,定好收入目標,按輕重緩急做好支出安排。 2014年財政預算總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服務“實現綠色崛起,建設幸福揭西”為核心,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重點、穩定增長、平衡收支、厲行節約、保障民生”的原則。加強財政管理,提高財政收入質量,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資金確保民生投入、政權運轉和社會穩定;優化支出結構,加大對教育、醫療衛生、社保、住房保障、“三農”及縣重點項目支出的投入,為我縣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提供堅實保障。今年我縣公共財政預算收支和基金預算收支計劃如下: (一)2014年公共財政預算草案 收入預算方面 2014年,預算總收入242486萬元,在總收入中:(1)縣內地方公共預算收入46808萬元(按市下達考核任務安排),比上年收入增加7317萬元,增長18.53%。稅收收入34156萬元比上年收入增加5549萬元,增長19.4%,其中國稅收入10728萬元,比上年增加2214萬元,增長26%;地稅工商各稅收入18926萬元,比上年增加3905萬元,增長26%;契稅和耕地占用稅4502萬元,比上年減少570萬元。非稅收入12652萬元,比上年增加1768萬元,增長16.24%。(2)上級補助收入136962萬元;(3)上年結轉48900萬元(其中:上年專項資金結轉46276萬元,預算單位額度結轉2624萬元);(4)凈結余120萬元;調入資金9696萬元。 支出預算方面 2014年,預算總支出242486萬元(其中:地方公共預算支出241186萬元,上解上級支出1300萬元)。地方財政公共預算支出241186萬元,其中:(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9657萬元;(2)國防支出217萬元;(3)公共安全14478萬元;(4)教育支出72893萬元;(5)科學技術支出496萬元;(6)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059萬元;(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1676萬元;(8)醫療衛生支41031萬元;(9)環境保護支出5607萬元;(10)城鄉社區事務支出5874萬元;(11)農林水事務支出28522萬元;(12)交通運輸支出2985萬元;(13)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支出803萬元;(14)商業服務業等事務支出1186萬元;(15)國土資源氣象等事務支出1346萬元;(17)住房保障支出1348萬元;(18)糧油物資儲備管理事務支出1120萬元;(19)政策性支出及其他支出9888萬元。 收支平衡方面 2014年,預算總收入242486萬元,預算總支出242486萬元,按省政策性要求計劃收支平衡。2013年財政仍然存在政策性包袱2000萬元,比上年減少1000萬元,主要是鄉鎮超收及政策性支出當年無法兌現,需新年度承擔支付。 (二)2014年基金收支預算草案。 按照財政部《2014年政府預算收支科目》的規定,2014年全縣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安排14592萬元,加上上年專項基金結轉19502萬元,基金預算總收入34094萬元。2014年全縣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安排34094萬元,收支相抵,計劃收支平衡。 (三)迎難而上,再接再厲,保障預算收支平衡。 1、深耕細織,挖掘潛力,全力以赴完成全年收入任務。 2013年我縣財稅收入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完成39491萬元,今年計劃任務是46808萬元,增長18.53%,在國家結構性減稅和我縣高增長基數等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完成今年的收入增長任務仍比較困難,因此我們緊緊圍繞在縣委縣政府的周圍,立足于本縣實際,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千方百計謀發展,深耕細織,繼續培植新生財源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營造良好的企業發展環境,提供優質企業服務體系,充分發揮財政職能的杠桿作用,深化體制調整,調動部門發展的積極性,全力抓收入。管好用好專項資金,使其盡快發揮效益,優化投資環境,促進我縣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建立生態補償考核機制,保護好生態環境,為財政增收創造有利條件。堅持做好預算收支執行分析工作,加強財政收入增長分析監測,及時掌握各種增收和減收因素,針對性挖潛防漏,有效提高收入征管的科學化和精細化水平,做到依法征收,應收盡收,提高稅收征收效率。 2、強化預算執行力度,保障民生優先。 嚴格按照縣人大批準的財政預算,進一步加強預算管理,強化預算約束,年度中除了縣委縣政府確定的重大支出項目和民生項目支出以外,原則上不追加支出預算。以公共財政理念為導向,摒棄“大包大攬”的思想,真正實現優化資源配置,不斷提高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堅持民生優先,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健全民生保障機制,強化底線民生保障,大力構建和諧社會。一是繼續堅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的原則。穩中求進,以收定支;二是堅持統籌調度,在“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的前提下“促發展”,繼續優化支出結構,切實辦好教育均衡發展、基層文體服務、環保生態建設、農村生產生活、加強住房保障、完善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服務、勞動就業、公共設施建設等重點民生工作,確保民生投入的增長快于一般性支出增長,以惠民實效取信于民;三是按照中央八項規定和反對浪費要求,堅決控制一般性財政支出增長,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和會議費的支出,做到“三公經費”預算、決算只減不增,嚴控樓堂館所等支出,確保實現公用經費“五個零增長”,倡導勤儉辦事,厲行節約,支持重點項目和民生支出;四是進一步增強預算執行的責任意識和績效觀念,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硬化預算約束,強化預算控制,確保預算收支平衡。五是合理安排調度資金,強化財政保障作用,促進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和諧發展。 3、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推進科學化理財水平。 一是深化財政改革,改進預算管理制度,細化部門預算編制,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加強預算執行時效性和均衡性,進一步做好預算信息公開,健全涵蓋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監察監督、人大監督及社會輿論監督的監督體系,建立橫向覆蓋所有財政支出、縱向覆蓋財政支出管理全過程的績效管理體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二是推進非稅收入改革向縱深發展,確保非稅收入的管理規范化。三是加強結余結轉資金的管理與控制;四是深化財政資金績效評價改革,完善評價體系,強化導向功能,加強評價結果在預算編制中的運用;五是強化政府債務監管,健全政府性債務風險預警機制,逐步消化存量,控制增量,防范財政風險;六是健全金財工程各項軟件的功能,完善綜合查詢、財務核算等業務系統,提高財政數據統計、分析、運用的水平,為政策制訂、預算編制、財力分配和資金監管提供有序數據依據,提高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4、加強財政監督管理,確保預算執行。 加強財政資金的管理與監督,加強法律法規的學習,對列入部門預算的專項資金和上級補助的各類專項資金利用科技手段,以動態監管、適時監控、事前構建、事中規范、事后監督的模式,進行監督管理,從制度上、技術上保障財政資金的安全運行,保證財政支農、社會保障、中央預算內資金、中央國債等專項資金安全高效撥付到實施單位,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并發揮績效。加強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外資金的收繳和使用情況的檢查工作,促使各單位厲行節約,勤儉持家,自覺遵守財經紀律,使財稅管理更加科學化、法制化和規范化。 五、開展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強財政隊伍建設。 干事創業,關鍵在人。建設一支政治堅定、作風優良、業務精湛、思路創新的財政隊伍,對于做好今后的財政工作至關重要。按照省的統一部署,通過參加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營造財政系統風清氣正、積極向上、勤奮工作的良好氛圍,全力做好各項財政工作。 各位代表,2014年是我縣完成“十二五”規劃攻堅的關鍵一年,也是我縣“實現綠色崛起,建設幸福揭西”建設目標關鍵的一年,讓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兢兢業業,刻苦勤勉,勇于擔當,以更加振奮的工作熱忱努力工作,為我縣社會事業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二○一四年三月六日
|